此帖已被收录至论坛精选日报-大旅行家。更多精彩内容戳这里。
车型:阿尔法T5 版本:520MAX
早上快七点出发,一家五口开上阿尔法T5往绵阳九皇山去。103公里的路程,导航显示需要1小时58分钟,车机屏幕上的路线图蜿蜒如绸带,一半是高速,一半是盘山路。出发前特意检查了后备箱,除了三个书包,还塞了从老家砍的五根青竹,这是父亲坚持要带的登山杖,说比买的铝合金款更称手。
一、路线与景点:在山路上读懂九皇山的层次
从德阳出发,走京昆高速转绵九高速,再穿一段县道就能到九皇山景区门口。高速路段上,阿尔法T5的自适应巡航帮了大忙,设定100公里/小时的车速后,系统自动跟车、减速,进入盘山路后,风景开始变得立体,车窗框里的画面从平原稻田切换成层叠的青山,一路风景美如画。
九皇山的两条路线早就做过攻略:缆车路线全程约3小时,适合带老人小孩的家庭;徒步路线从景区大门到山顶共12公里,海拔上升1200米,官方标注需要5小时。我们选了徒步路线,一是想挑战全家的体力,二是听说沿途的溪流、密林比缆车视角更有野趣。车停在景区停车场时,看了车机能耗,全程电耗14.3kWh/百公里,盘山路的能耗比预想中低,续航还剩379公里。
二、装备清单:极简主义的登山哲学
出发前整理装备时,父亲正蹲在楼道里削竹子。他选的是老家后山两年生的楠竹,直径约3厘米,砍成1.2米长的段,楠竹表面也磨得很光滑,这几根自制登山杖,后来成了徒步路上最实用的装备。母亲在一旁念叨“少带东西”,最终带上的三个书包里只装了三样东西:一小袋独立包装的饼干、两包卤豆干,还有每人一瓶500毫升的矿泉水。
后备箱里,除了背包,还塞了件折叠雨衣(山区天气多变)和一个急救包,剩余空间仍绰绰有余,这点比之前开的轿车从容太多。
三、九皇山深度体验:免费的风景里藏着惊喜
选择九皇山作为避暑地,最初是刷到本地旅游局的公告:即日起至8月底,景区免门票。更意外的是,工作人员说“徒步登顶者可凭登山记录免费领午餐”,这成了全家挑战5小时徒步的最大动力。
车停在景区游客中心时,快到九点。我们便开始沿着石阶往上走,晨雾还没散尽,山间的风带着草木的潮气,比市区低了至少5℃。前两公里是缓坡,父亲的竹制登山杖派上了用场,母亲说“比景区租的塑料杖沉些,但抓在手里稳当”。走到三分之一路程时,遇见岔路口,往左是通往猿王洞的便道,往右是直达山顶的主路,全家一致决定先探溶洞再登顶。
猿王洞藏在半山腰的崖壁里,洞口飘出的凉气比空调还沁人。洞内的钟乳石千姿百态,彩灯映照下像水晶宫殿,最深处的“瑶池”倒映着石笋,连不爱走路的小侄女都看得挪不动脚。出洞时看了眼时间,比计划多花了40分钟,父亲却笑着说“这趟绕道值了,比电视里的溶洞纪录片还壮观”。
重新回到登山道时,坡度明显变陡,石阶也窄了许多。这时才体会到出发前轻装简行的好处,书包里只有水和零食,肩膀毫无负担。下午一点半,终于在山顶的观景台看到了“登顶纪念”的牌子,全家瘫坐在石凳上,掏出手机给工作人员看运动记录,领餐券时被告知“今天的免费午餐有十个菜,管够”。
午餐果然丰盛:红烧肥肠、粉蒸肉、凉拌豆干、红烧肉……荤素搭配得很实在,专为徒步者补充体力。儿子捧着碗米饭,说“比奶奶做的排骨还香”,惹得邻桌的游客都笑了。
返程时已是下午三点,开车下山时特意试了阿尔法T5的陡坡缓降功能。开启后,车速被稳定在20公里/小时,不用频繁踩刹车,刹车片也没出现焦糊味,父亲坐在副驾感慨“现在的车真智能,我们以前开手动挡下山,脚都踩麻了”。
回到家时,里程表显示往返刚好206公里,极狐APP的行车报告里,百公里电耗13.3kWh,续航还剩240公里,完全够用。
这趟短途自驾,最意外的不是免门票和免费午餐,而是九皇山的“野趣”,没有过度商业化的喧嚣,只有石阶旁的溪流、崖壁上的溶洞和山顶的风。突然觉得,最好的旅行或许就是这样:风景在路上,家人在身边,座驾够可靠。
四、费用清单
因为本次的景点免门票,我们也是徒步,所以这次出行没有什么很大的开销。主要的出行费用206公里,电费30块钱,来回过路费用了48块钱。在景区停车场停车费用10块。准备了五瓶矿泉水,10块,在超市买了一点小零食,用了20块。
合计:30+48+10+10+20=118
这次我们一家五口的短途自驾游,总共开销就118元,我觉得还是挺棒的,特别是带上孩子征服每一座山的时候,也让孩子有更大的自豪感。